畢業季臨近,新一屆大學畢業生紛紛踏上求職路。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,不少網友在微博上吐槽高校的“毀人”專業——“不要報法語,就業已經飽和”、“別報新聞,那完全是個坑”……
  吐槽高校的“毀人”專業,只是一種情緒表達,但卻應該引起高度警惕。其實,人才市場沒有飽和的專業,也沒有不缺人才的崗位,找不到工作,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,顯然,也不僅僅是專業“毀人”,更多的是緣於大學缺乏“市場意識”。
  大學培養出來的人才如果不“暢銷”,自然不能說這樣的大學教育是成功的。不成功的原因很多,比如大學設置的專業已經過時。大學的專業也是需要優勝劣汰的,可事實上,大學的專業設置卻是限制過多,“轉身”的速度極慢,如此,也就很難適應學生。
  另外,還是我們常說的中國高校教育嚴進寬出的問題。美國高校的毛入學率高達80%以上,但能夠修業完畢取得學位者僅為50%~60%。法國一般的大學沒有任何入學考試或入學篩選,高中畢業生均可進入大學學習,但入學後考核非常嚴格,有40%的學生經過多年的學習不能獲得任何學位和文憑而離開大學。韓國在大學招生計劃中,專門追加了30%的名額,而在畢業時,至少保證有30%的人被淘汰。
  可我們的大學生卻沒有這麼高的淘汰率,自然也就是將全部精力和時間放在學習上。如何讓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找到“婆家”,這不僅需要在專業設置上具有“市場意識”。“嚴出”才能出“精品”,所以更關鍵的是應該在“質量監控”上逐漸做出改革。
  郭文斌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m44mmnd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