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7日一大早,51歲的寶應範水鎮新盪村村民周彩珍騎著車出了家門,趕到附近的農場上班。遇到記者來訪,周大媽笑答:“老了還能在家門口掙份工資,真沒想買屋到能這樣度晚年!”
  周彩珍工作的地方是當地赫赫有名的寶應湖西島有機農場。從田間望去,一排嶄新的綠色廠房格外顯眼,廠房裡一臺台新設備一字排開,徑直走到頭便是加工車間,裡面的工人都在一條生產線上忙碌著。周彩珍是其中的一名包裝工人,她告訴記者,因為沒有勞動力種田,家裡的7畝地早在2009年就流轉給了現在工作的農場,現在她每天從農場拿65塊錢的工資,還可以隨時安排自己休息。此外每年還有土地租金,今年已二手餐飲設備買賣經漲到1畝地720元了。
  周彩珍身邊一位身手麻利的年輕女子,也與記者聊了起來。她叫高潔,家裡的11畝土地也流轉給了農場。“爸裝潢媽老了,以前我自己外出打工他們也不放心,現在能在家門口上班真不錯!”高潔臉上帶著滿足。
  負責農場日常生產的華德富經理湊過來說:“這兩年農場從農民手中流轉過來的土地越來越多,現在農場種植面積已近1萬畝。去年,農場還投資8000萬元引進了世界上最先進的大米加工設備,新建了有機大米加工廠房,改建了大冷庫,看到農場的發展和效益,越來越多的農戶都願意把地交給我們種!為瞭解決流轉婚禮顧問課程土地農民的就業問題,農場還與農戶們簽訂了協議,承諾用工優先選土地流轉出去的村民。現在,當地大部分流轉土地的農民都被雇佣到我們農場上班了。”
  土地流轉讓農民留在家鄉又能有較好的收入,而農村土地的承包經營者們也從中得到了更多的創業機會。這幾年,寶應莊臣農村很多專業合作社也像湖西島農場那樣,通過土地流轉形成了規模效應,有了自己的大農場,效益逐年攀升。
  在寶應縣山陽鎮,記者見到了當地白馬湖芡實種植合作社的劉春富。作為最早加入合作社的種植戶,劉春富有著10多年的芡實種植經驗,現在已成為當地數一數二的大戶了。
  “成立芡實合作社初期就是考慮到規模效應,組團擴大規模,銷售渠道就多了。”劉春富說,成立合作社之前,村民都是零零散散種植一些芡實,收成小,投入少,幾乎是“望天收”,經常因為達不到經銷商的要求,被故意壓低收購價格。後來,他帶頭承包,從農戶手上流轉出近300畝土地,又聯合發動當地幾戶承包經營。種植有了規模,收成有了保證,談價格才有底氣。
  寶應縣委農工辦統計,該縣去年土地總流轉面積達48.8萬畝,其中流轉入合作社的土地面積達到了27.1萬畝,15593個新入社農戶和58家龍頭企業,正從這些遍地開花的“綠色工廠”中獲得收益。
  本報通訊員艾紅濤李國軍
  本報記者 張 晨  (原標題:綠色工廠,讓鄉愁變奏幸福曲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m44mmnd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